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美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的判词是这样写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美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后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人判词的配画。花是袭人的姓,席是袭的谐音。破席暗示袭人与宝玉的私情。这首判词的译文:“性情温柔和善也枉然,空夸她品德美好,好像桂花草兰。那优伶有福,多么令人羡慕。旧时把歌舞戏剧艺人称作优伶。这里指的是蒋玉菡,袭人后来嫁给了他,谁知道公子却和她无缘,这里的公子指宝玉。袭人是红楼梦中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她的形象与命运交织着身份的困境。袭人出身贫寒,被卖入贾府为奴,却凭借能力成为贾母身边的大丫头。她先后侍奉过湘云 、贾宝玉。在抄检大观园前后,始终保持着贾母心腹的隐形地位。袭人在贾府的丫头中是奴性很强的忠实奴仆。她始终以服从主子意志为最高准则,对贾宝玉的照顾无微不至,甚至主动迎合其需求。这种依附性源于其丫鬟身份对主仆伦理的绝对认同。贾府里各种丫鬟很多,相互间竞争也很厉害。她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保证自己的生存,就必须遵从主子的意志和需求。主子要求她怎么样她就得怎么样。袭人通过规劝宝玉读书以争取王夫人的信任等方式,巩固自身地位。她将似桂如兰的温柔顺从视为美德,她压抑个人情感,对宝玉的亲近保持克制,面对晴雯的排挤和黛玉对她的疏离。她选择隐忍,却暗中联合薛宝钗对付黛玉,并向王夫人告密。她不去正面和晴雯、黛玉她们去正面冲突,她的温顺表象下是对权力关系的精准计算。她主动维护贾府的等级秩序。她的行为模式反映出封建制度下,奴才对身份标签的深刻内化。她认为她自己是个奴才,那么她就要做一个好奴才,做一个优秀的奴才。她把奴性都融化到自己的骨子里去了。这些共同构成袭人的奴性人格。她们没有个体精神,她们没有个人的尊严,她们整个人也就是个物件,主人的物件 所以说,袭人通过自我消解完成对主子的绝对忠诚。这也是她悲剧性的核心所在。袭人怎么画?在这组红楼丫头的画当中,唯有袭人是跪着的,端着盘子,跪着。以这个跪着的姿态来表现她的奴性。她举着盘子,高高地举着盘子,来表示她的身份。
画完以后我觉得仅仅是她一个人还不够,还有一个什么问题要通过画面来表现呢?就是她为了自己的生存,她要备靠大树,她要依附贾府的权势人物,依靠王夫人。怎么来表现?我在她的背后画了一道红墙,这道红墙,就是表示她所要依靠的势力。她在这个红墙前头是跪在那儿的,表示她的奴性。这就是我对袭人的理解。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