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人物画完以后,我觉得还应该再画几个人物,如果只有十二钗人物,就显得不是那么饱满。再画就是想画一些大观园里的一些丫鬟,给她们叫“红楼丫头”。丫鬟啊在封建社会里
是一个阶层。很多丫鬟,有的是家生的,有的就是买来的。她们在社会的底层,她们没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完全要遵从于主人的意志,按照主人的意志去生存、去生活。她们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主人想叫她们什么,就叫她们什么。想给她们换名字就换名字。也有很多丫头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亲是谁。所以在贾府里,这些红楼丫头都是在战战兢兢地生活,在夹缝中去求生存。如果是仅仅画了十二钗,而没有这些丫头的陪衬,那么不能足以表现整个红楼梦里头的人物的阶层。红楼丫头怎么表现?她们的身世很简单,生活也很简单,但是生活中的矛盾的冲撞,她们命运的冲撞都是很激烈的。生与死在她们身上来说,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我想到了用这个红与黑来表现,红与黑这两种色彩是不可调和的色彩,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一张画面上白的底子,人物就用红与黑,再没有别的色彩。既要表现她们生命的脆弱,又要非常有张力,来表现这种冲突,所以我用焦墨的浓黑与饱和度很高的大红来画这组画。
晴雯在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段这样写:“宝玉再看下首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这幅画和判词,是说晴雯的。水墨滃染,用水墨或淡彩润刷画面,不露笔痕或少露笔痕。这首判词翻译过来是这样:“雨后的明月多么难遇,天空的云彩容易飘散。刚强的心比天还高,但身为奴婢是那样低贱。 美丽聪明招致别人恨怨。短命而亡,多是因为遭到诬陷。那多情的公子,只有白白地思念。晴雯是红楼梦中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她容貌出众,针线精湛,性格刚烈直率。晴雯以三寸长的红指甲为标志性特征。这种贵族阶层的装饰习惯出现在一个丫鬟身上,暗示其心比天高的个性与她身份的矛盾,最终导致她在等级森严的贾府中,因行为“不检” 被逐,不久后病逝。
晴雯撕扇是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经典情节。展现了人物性格与封建等级观念的冲突。晴雯失手摔折了扇骨,宝玉斥责她,晴雯很生气,就跟宝玉吵了起来。袭人劝解,遭到了晴雯的讥讽。到了晚上的时候,宝玉主动找晴雯示好,提出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晴雯一听回道:“就是!”就撕扇子发泄情绪,这些扇子都是很名贵的,但是宝玉说:“你想撕着玩也行,你要撕着玩,你就把它撕了吧!”晴雯就开始撕扇子,她是真的高兴地在撕着扇子,宣泄自己的情绪。表面上看,她是任性的宣泄,实则暗含着对封建主仆关系的反抗。为什么呢?她跟宝玉关系平常不错,因为摔断了一个扇骨宝玉骂她,她自然很生气了。她通过破坏宝玉珍视的器物,这扇子都是宝玉看着很宝贵的东西,来挑战物主至上的等级观念。在那个社会,豪门贵族家的一个物件,都比这些丫鬟奴婢们生命值钱。有时候因为一个物件不小心被损坏了,就可能要赔上这些人的性命。撕扇这种行为在宝玉撕扇做千金一笑的纵容下,被赋予了颠覆性的意义,器物价值让位于人的情感自由。晴雯撕扇行为,象征其刚强的性格与封建社会的不可调和性。所以画晴雯,我就选择晴雯撕扇。画面上晴雯嘴角露着笑容,蔑视着那个扇子,把它撕成了两半。她那种痛快的感觉就通过她的动作,通过她的神态表现了出来。穿的衣服就是红与黑,背景是大片的留白,虽然都留的是白,但是可以感觉到封建社会下的压抑,空气中都凝固着那种压迫感。但晴雯在这种情况下,坦然地、高兴地把扇子给撕了,所以就有晴雯撕扇作千金一笑。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