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于恩人。这是巧姐的判词,巧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与贾琏的独生女。作为贾府的第五代长女,巧姐出身显赫,是真正的名门贵族千金。贾府被抄家后,她被她的舅舅王仁及兄长贾环等人何谋卖掉。这一转折,揭示了封建家族衰败后,血缘亲情的脆弱无情。红楼梦十二曲中的《留庆余》 这样写:”留庆余,留庆余,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贫。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这只曲子的译文是,是上辈子留下的恩德,是上辈子留下的恩德。大难临头遇恩人,多亏我娘亲,多亏我娘亲,积攒阴功为后人。奉劝世人们啊!都要接济穷苦人,不要向我那狠舅奸兄,为了金钱害亲人。一切善恶有报应,老天在上看的真。前面讲了,巧姐是名门贵族的千金小姐,何以落得荒村野店的穷妇呢?这是家族没落造成的。在荣国府这样一个大的豪门贵族里,亲族与亲族间,在末落之前,就已揭去了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以贾家被抄以后,巧姐的舅舅和她的兄长为了钱,就把她卖掉了。因为之前,贾府还在这个兴盛的时候,王熙凤偶然地帮助过乡下的村妇刘姥姥,巧姐才算遇到了救命恩人。刘姥姥为什么会救巧姐呢?一是因为刘姥姥知恩图报的善良本性。刘姥姥生活困难,第一次进荣国府,得到了贾府的接济,那时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相当于农家一年的开销。帮助刘姥姥一家人度过了难关。刘姥姥她作为庄稼人,人性中蕴含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朴素的道德观。为了感恩,后来她带着新鲜的瓜果特产二进贾府,表示感谢。到了贾府以后,贾母因为也是个老人,想和她说说话。因为贾母对刘姥姥的态度,使王熙凤、王夫人、还有众姐妹对这个刘姥姥的态度,都不像她刚去第一次去的时候那样子的冷漠。刘姥姥和她们一起吃饭、喝酒。刘姥姥为了让贾母等众人开心,她不惜在酒席上、饭桌上自嘲出洋相,为众人逗乐。这些都体现出她强烈的报恩的思想。这一次去,因为大家都非常地开心,她离开贾府的时候,就又赠送给了她很多的东西,衣物。王夫人还给了她一百两银子。这些帮助就彻底改变了刘姥姥一家的生活困境,使得刘姥姥对贾府怀有深深的感激。最后在贾府落难的时候,她主动地施以援手。再一点就是,刘姥姥与王熙凤之间一种特殊的感情。刘姥姥是个农村人,她非常自卑,她走到这个富人的家里,她是战战兢兢。她见到王熙凤以后,她和她板儿还都没有吃饭饿着肚子,王熙凤听说以后,出于场面就向刘姥姥道了个歉,然后让人给她摆上饭吃。后来又给她拿了二十辆银子,作为刘姥姥,她受宠若惊,她觉得像王熙凤这样的人,能够给她道个歉,能够给她专门摆桌子吃饭,她觉得是莫大的荣幸啊!她觉得王熙凤看得起她。以后,凤姐又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字。过去,给孩子起名字是一件大事,是要找很有身份地位的人来起,但是王熙凤为了讨吉利,请刘姥姥给她的女儿起名字。刘姥姥又感觉到这是王熙凤对她的一个尊重。她给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叫巧姐。意思是要逢凶化吉,给孩子命名的缘分,就加深了刘姥姥和凤姐的感情。刘姥姥两次进贾府时,亲历了贾府鼎盛的那种奢靡的生活。她目睹了玉堂春富贵的园林,她进了这个贾宝玉的卧室,躺在贾宝玉的床上睡觉,那种贾宝玉的房间是何等地富贵,这些她都看到了眼里。但是,她第三次踏入贾府的时候,贾府已经被抄。贾府的人都被关到了狱神庙。看到了狱神庙的凄凉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她深刻地体会到,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世事无常,她就觉得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她还有一点力量,她要帮助凤姐,答应凤姐全力以赴地去寻找巧姐,去救济。她卖了自己的两亩薄田,救出了巧姐,最终回归田园。刘姥姥感慨啊!荣国府的锦绣 终究是个梦,不如两亩薄田实在。讲了一个因果报应。就是人啊!要积德!
怎么画巧姐?这个时候来画巧姐,巧姐不再是名门贵族的千金小姐,而是农村小姑娘的样子。她已经回归田园了。画她的时候,头两边两个发髻,她穿着红色的衣服,背景是绿色的田园和喇叭花。表明此时巧姐已经和刘姥姥来到了乡下田园,喇叭花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草花。名门贵族家里很少有,这种植物很多是顺着篱笆生长。也表明巧姐此时,已经是一个农家的姑娘。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