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这个判词啊是这么写:“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个诗后,画的是一块美玉,落在污泥之中。这块美玉指的就是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是指佛教中所标榜的净。佛教认为,杀生吃肉、婚嫁生育,都是不洁净的行为。甚至人世间没有静处,唯有佛教徒向往的极乐世界为净土。空,佛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虚空的。云空未必空,是说想超脱一切未必真能超脱一切。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指妙玉虽然出身高贵,但最终落的被强盗掳劫的下场 红楼十二曲世难容中写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只曲子的译文是,气质美好,犹如春兰。才华出众,赛过神仙。天生的孤僻性格人少见,你说是吃肉太腥膻,看那穿绸缎太讨厌。哪知道,品质越高尚,人们越嫉妒。要知道,过分洁净,世人都嫌,可叹你,青灯照着佛殿,人将老,辜负了昔日红楼青春快凋残。到头来,依然是落入尘世,违背心愿。好像那,没有斑点的白玉陷泥潭。又何必让公子哥儿,感叹与你没因缘。这只曲子是写妙玉的,妙玉原是世宦人家小姐,试图在佛门净地找一个避难所。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妙玉是红楼梦中极具争议性与神秘色彩的人物。是唯一与贾府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子。她自幼多病,被迫带发修行于玄墓蟠香寺。三岁便入空门,父母早亡,后由精通仙天神术的师傅抚养。十七岁时随师进京,贾府的王夫人因仰慕她的佛学修为,特别派人拿着帖子、礼物,聘请妙玉到大观园栊翠庵,成为元春省亲时的祈福人选。妙玉很是孤傲,自称槛外人,确保留贵族的生活作派,用绿玉斗
待宝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杯,讥讽黛玉为大俗人。判词玉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揭示了她身处空门,却眷恋红尘的矛盾。妙玉很有才情,被黛玉誉为诗仙,精通茶道音律,但她终陷淖泥中。贾母出殡的第二天,就被贼人掳走。印证了她世难容的宿命。妙玉很是清高,因为她是在这个佛门修行之人么,她自称槛外人,她真的是槛外人吗?在红楼梦中,对她的生活的描写,她不是一个真正的从心里头去修佛的人。她没有完全的脱离这个尘世、看破红尘。为什么这么说呢?佛家视万事万物都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在妙玉那里,她把人分成了几等,像贾母一行到了她那里去喝茶贾母是一等,宝玉是一等,黛玉她们又是一等,刘姥姥就不要提啦。她给贾宝玉用的是绿玉斗 这是世上很罕见的,贵族官宦家里才有的,她拿这个给宝玉。贾母用的是成窑杯,贾母喝了一半以后,把这个茶水送给了刘姥姥,刘姥姥就就着这个杯子喝完了茶水。因为刘姥姥用过这个成窑杯,她就对人说,把这个杯子扔掉不要了。成窑杯也是很名贵的一个物件啊。从这里头看,她是真心修佛吗?妙玉呢,一半真一半假。正是因为这样子,所以她最后的下场还是掉到了污泥当中。所以画她的时候,用的颜色是比较淡雅的蓝灰色。天上的往下飘落了白色的梨花,梨花象征着洁白,美丽如玉一样的,但是飘落了下来。她心生傲气,只是把自己放在了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当中,以视自己的清静、高洁。但是她是向外修没有向内修,所以画她那种高傲的感觉,就比较张扬。这就是我根据我个人的感觉画的妙玉。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