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汉




一、人物介绍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县)人,她出身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汉元帝初年应选入宫。因王嫱不愿依靠贿赂进幸,被毛延寿丑化形象,遂打入冷宫,未获招幸。公元前三三年(汉元帝竞宁元年),匈奴呼韓邪单于到长安朝见汉元帝,以保卫边塞安宁作为和亲条件,汉元帝答应他的请求。王嫱向掖庭令(掌管宫女的宦官)自荐,表示“愿和亲远嫁匈奴,万死不辞。”汉元帝见画册中的王嫱容貌不美,遂答应。
王昭君出塞和亲,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烽烟熄灭了五十载。元代诗人赵介的<<题昭君图>>诗云“玉筋啼红别汉京,天骄含笑拟长城,旁人莫讶腰肢瘦,犹胜骠姚千万兵。”
王昭君,史有其人,<<史记>>、<<汉书>>对其人都有记载。但是文学形象的王昭君却比历史上的真人其经历、情感要复杂的多,丰富的多。<<青冢志>>录咏昭君,唐诗有60多首,宋诗有38首,其中以陈后主、白居易、王安石等人所作最有名。她已成为各时代怀有不同思想情感的作 家表达其不同意向的一个文学载体。
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多以悲切的笔调来书写王昭君,画的作者认为,王昭君出塞和亲,不论是于国还是于私都是一件喜事。如果倒过来想,她若没出塞将是怎样的一个后果?她已被毛延寿丑化,等待她的命运将是终身幽禁后宫。出塞,对于王昭君来说无疑是给了她一条生路,更何况能换来国家的安宁!只能说王昭君比宫内的其他女性更有远见,更具魄力。所以在这组画中,画作者运用喜庆的暖色调来烘托王昭君自请出塞时发自内心的自信与喜悦及她的使命感!
—— 张珊珊
灵魂自我放逐的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
工笔重彩《王昭君》由两幅作品组成,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画作品之一。
当时,西汉元帝正在挑选天下美女为后妃,王昭君被选中,因未贿赂画师毛延寿,故在昭君画像的眼睛下点了一个点。结果,王昭君没能入选,寂寞于后宫。几年后,归降汉朝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贡。并自请为婿,汉元帝遂选宫女王昭君赐之。临行前,汉元帝召见王昭君,竟发现天下有如此的美人,一席交谈后,更觉昭君才智过人,整个后宫无人可及,悔之晚矣。昭君走后,汉元帝一怒之下,杀了弄虚做假的画师毛延寿。
王昭君的出塞和亲,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战乱,为汉朝统一奠定了基础。并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促使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对汉朝先进制度的向往,纷纷效仿。昭君出塞,为汉王朝的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一幅画题词为:“出塞”。王昭君手抱琵琶,头戴凤冠,以汉制公主身份,盛装自请出塞。她昂首挺胸,目光坚定、自信、神情端庄。画作者并不认为昭君出塞是悲苦哀怨的,而是充满了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挣脱了锁闭她多年的汉室深宫,就像一只飞离笼中的小鸟,去寻找属于她自已的爱情与自由。
另一幅画中的题词为:“传信”,此时的昭君已到达匈奴草原,对着故乡的方向放飞了一只信鸽,以此告诉家乡边塞的和平与安宁。
原创 发布者:张 珊珊,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nsanart.cn/wangzhao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