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者:张珊珊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同结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画中的工笔重彩作品之一。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响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写南北朝的名妓,苏小小。作为《东方女性》组画代表作之一。画者将《东方女性》组画视为一个整体的人,犹如雕塑有着不同的面,各自反映出不同的女性阶层。苏小小作为南北朝时期的名妓,名为妓,实则她是一位文采双全且多情浪漫的女子。别人以青楼为业地,她偏以青楼为净土,以歌妓的身份,广交天下文人雅士,在家中谈诗论画、应接交流、挥散自如。表明了苏小小无拘无束追求自由与爱情而无悔。
余秋雨先生在《西湖梦》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一首小诗,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景象。
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但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
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已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美的高墙。
她不守贞节,只守美,只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年华,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
觉得死于,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19岁来临,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的成全…”
苏小小以她自已的方式来呈现出她的美与才情。主动追求爱情。康熙年间,署名古吴墨浪子搜辑的小说《西泠韵迹》这样写到:“一日,苏小小在湖堤游玩途中,遇见了骑着青骢马的少年阮郁,两人一见钟情,后在贾姨娘的帮助下,结为情侣。三个月后,阮郁被身居相位的父亲逼回金陵。从此两人缘尽,门第观念和封建伦理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左右了短暂的爱情。后苏小小游到石屋山中,在一冷寺前,遇见了落魄书生鲍仁,慧眼识才,慷慨资助他赴京求取功名。其后,苏小小又巧斗上江观察使孟浪,展现了“应变之才”。在她打定主意要“寻个桃源”归去之际,忽感风寒,染病而亡。此时,鲍仁果获功名,出任滑州刺史,飞马报恩,不料苏小小已被停柩在堂,于是便葬其于西泠坟墓之内。”
画中的苏小小手拿一把扇子,左手抬起,步态婀娜,妩媚动人。可以感觉到在她的周围,有一群文人雅士。大家谈诗论画,她轻轻地走到这个人跟前,对一句诗。走到那个人跟前,和一支曲。大家非常开心、愉快地度过这一天的生活。苏小小身着红衣纱裙,步态轻盈,散发出闲适轻松之感,却无轻薄之意。
自古咏苏小小诗无数,画者认为其中最用情、最珍贵的,应是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诗中这样写道:“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