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画中诗词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
—— 清 • 孔尚任 • 戏剧《桃花扇》
二、画中人物介绍
明末,天下大乱,金陵的士人组成了一个反朝政的团体,这就是著名的“复社”。李香君是明末秦淮河畔的名妓,其生身父母不详,从小就为名妓李丽贞收养。李丽贞甚重侠义,极喜诗书复社同仁经常到李丽贞家聚会。复社成员之一侯方域字朝宗,才气很高,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朝宗与李香君一见钟情,二人遂相许终身。侯朝宗题诗于扇作为定情之信物赠于香君,香君万般珍惜。后来,当时的奸官田仰依据权势,要强纳香君为妾,香君坚拒之,以头撞案,血溅扇面,被友人就着点点血斑画成桃花。
明亡后,侯朝宗做了清朝的官,再度回金陵寻觅李香君。当李香君看到身着清装的侯朝宗时,愤然将珍藏的信物扇子撕破,以断绝情义。清初的大文豪孔尚任将此事写成著名的戏剧《桃花扇》。不邀宠奸官、不愿作亡国奴、一身清气的李香君和此扇千载常驻。
—— 张珊珊
张珊珊在《东方女性》组画中创作的工笔重彩作品《李香君》,聚焦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形象,《李香君》也是中国四大戏剧之一的名剧,通过传统技法与现代诠释展现其才学与爱国情怀,核心特点如下:
一、主题与人物塑造
才女与烈女的融合:作品以身披斗篷的李香君与撕破的桃花扇为核心,表现了李香君的爱国气节与不屈的抗争精神。李香君作为“反清女杰”的个体精神,呼应组画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升华主题。
二、作品运用传统工笔重彩绘画技法。
1、构图与意境
采用中心对称布局,李香君占据画面主体,撕破的桃花折扇对称分布于画面的下半部。背景仅以淡墨晕染云纹和李香君被风吹起的衣袍,暗示动荡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悲情色彩。表达出画中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坚守。
三、艺术价值
通过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张珊珊将李香君从文学符号转化为兼具历史深度、封建历史中的女性抗争精神与美学张力的视觉典范,成为组画中融合传统技法与女性人物叙事的代表。
原创 发布者:张 珊珊,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nsanart.cn/lixia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