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年代:宋;作者:张珊珊




一、上幅画,人物介绍和诗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是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这张画是画李清照年轻时在闺阁中的情形,她那时的词风属婉约派清新秀丽,词中展现出她当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首词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捲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张珊珊
二、下幅画,人物介绍和诗词:
宋哲宗元符二年,李清照嫁给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二人婚后生活优裕,这期间,李清照的诗词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婉约精巧,韵调优美。这张画描写的是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的情景。
画内题诗用的是李清照著名的词作《一剪梅 • 红藕香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张珊珊








三、上幅画,人物介绍和诗词:
高宗建炎二年,赵明诚病死,李清照身心重创,正值南北宋交替的乱世,金兵日侵南下,李清照孑然一身逃难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她在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后期的词风突变,苍凉、哀怨、悲愤之情渲 染强烈,词中把深厚的故土情感,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出来,感人至深。
画内题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张珊珊
四、下幅画,人物介绍和诗词
南渡是李清照一生逆转的分水岭,金兵南侵,她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她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表现得如此哀伤、绝望,反映的不仅仅是李清照个人的痛苦,而是代表了多少妇女在战乱中的苦难遭遇。
—— 画家张珊珊
从婉约到豪放-李清照
—— 画家张珊珊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李清照是画家张珊珊工笔重彩“东方女性”系列组画的代表作之一。曾于2003年,展出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组画包括了李清照从青春少女到悲楚暮年四幅作品。画中的诗词概括了这位中国伟大女词人的一生。第一幅作品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出了当时作为一位未出阁的大家小姐时的李清照的青春与浪漫,婉约清新的词风是她生活的写照。第二幅作品题词《一剪梅-红藉香残》,画中人与诗词描写了当时已出嫁的成年李清照。独坐菏塘,思念远方的丈夫赵明成。当她独坐舟中望向天际的飞往南方的雁字时,写下了“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金兵入侵,北宋危亡。李清照随流亡朝廷一起南渡。面对国破山河,流离失所的流民。此时画家创作出第三幅李清照。画中的李清照此时已是一身素服,手执毛笔,眼睛似乎望向前方的艰难,身后似是破碎的山河。面对此情此景,李清照疾笔奋书写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风一改闲适生活的婉约浪漫。而是直抒胸意的悲怆与豪放。表现了李清照的傲骨志气不输男儿。第四幅作品,画中李清照身披旧时斗篷,手倚篱栏。秋风萧瑟,黄花飘零。此时的她,已是暮年,孤苦寂廖。一个人独站在秋风中,望向远方。此时又看到了南飞的雁字,她想起了当年的荷塘独坐兰舟,望雁思君的情景。此时的雁字是否就是当年她看到的雁字?一首声声慢寻寻觅觅,成为了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写后不久,李清照在疾病与孤独中离世。此时,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她在风中的悲诉与呐喊,再一次去感受,她那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代女词人就此陨落,一曲声声慢,道不尽人生流离。寻寻觅觅处,故人离聚再难寻。回望天涯雁字,却是独倚斜栅暮年时。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