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写意《红楼小札》-林黛玉-画作者:张珊珊

画作者:张珊珊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彩墨写意《红楼小札》-林黛玉-画作者:张珊珊
黛玉焚稿,材质:蝉翼宣,尺寸:65.5cm*66.6cm;

张珊珊的彩墨写意《红楼小札》系列以独特技法诠释《红楼梦》人物,其中林黛玉主题作品融合工笔精微与写意神韵,通过以下维度展现其艺术特色:
一、核心作品分析
1、‌《黛玉葬花》‌
(1)意象表达‌:以飘飞花瓣与单薄身影强化“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孤寂感。
(2)‌技法创新‌:蝉翼宣上施以彩墨写意,衣纹以枯笔勾勒,花瓣则用彩墨写意画法晕染,形成工写对比‌。
2、《黛玉焚稿》‌
(1)叙事张力‌:刻画黛玉病榻焚烧诗稿的决绝场景,蜡烛火焰像征不同时空同时进行的婚礼金玉良缘中的彩烛,黛玉手拿诗帕与红蜡烛隔空相望,与憔悴面容形成强烈的情感与戏剧冲突‌。
(2)色彩隐喻‌:冷青色调主导画面,唯燃烧的蜡烛以朱砂,突出“情断成灰”的悲剧性‌。
二、艺术风格突破
1、材质与形式‌
全部作品采用 ‌65×66cm蝉翼宣‌,薄透纸质承载多层渲染,凸显工笔与彩墨与焦墨的工写对比,突显其艺术与情感表现张力‌。突破传统仕女画范式,以 ‌半身特写构图‌ 聚焦人物神态,弱化场景叙事‌。
2、诗画互文‌
每幅画作题写原著判词或黛玉诗作,如《葬花吟》唱词与人物共同组成画面,形成视觉韵律‌。
《焚稿》中“笔间心事千万缕”的唱词与黛玉焚稿构成图文对话‌。
三、人文精神诠释
1、‌‌黛玉葬花:弹落黛玉指间的花瓣意为黛玉葬花中其为不能掌握自已的命运与爱情而问天悲叹,即使是落下的花瓣她不接掌不了命运归宿,风吹落花终成黛玉的生命挽歌‌。
2、黛玉焚稿:画中燃烧的红烛与黛玉在绝望中手拿诗帕,意喻黛玉在等待中绝望,在幻梦中破灭的‌命运归宿。
3、时代反思‌:黛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与宝钗的世俗形成镜像对照‌。
此系列作品现收录于艺术家个人平台“萤冰画语”,和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中账号为“萤冰画语”的视频节目中,为当代红楼主题绘画中兼具文学深度与形式创新的代表‌。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

(0)
张 珊珊张 珊珊
上一篇 2025年6月16日 下午5:46
下一篇 2025年6月16日 下午6:20

相关推荐

  • 彩墨写意《红楼小札》-妙玉-画作者:张珊珊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

    2025年10月13日
  • 东方女性-精忠报国

    —— 张珊珊 夜已深了,听着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我翻来翻去就是睡不着,到底选谁呢?真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千千万万个巾帼英雄,如何表现?反正睡不着,不如起来查阅资料。…

    2022年6月26日
  • 神话传说-织女

    作品背景:神话传说;张珊珊 写 一、画中诗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2019年4月5日
  • 焦墨大写意《都市》-都市女郎

    浩瀚宇宙中,我们是微小的尘埃。 用我们的芬芳,散发出时代的气息。 时间的河流中,我们沿不同的轨迹。 随浪潮起浮。在无尽的乐章中, 我们又是每个音符,诉说生命的节奏。 犹如夜空的繁星…

    2019年4月1日 作品展示|Works
  • 东方女性-唐婉

    人物历史背景:南宋; 张珊珊 写 一、画中诗词 左画中诗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nb…

    2019年4月4日
  • 东方女性-武则天

    作品背景:唐;张珊珊 写 一代女皇,武则天 —— 画家:张珊珊 《武则天》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画中的工笔重彩作品之一。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最初为唐太宗才人。后被高宗立为…

    2019年4月4日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