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世界华人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书画研究会、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国家美术网
举办时间:2010年02月
举办地点:北京国家图书馆



张珊珊在2010年获得“国际华人书画百杰”称号,其焦墨大写意作品《飞天》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该展览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世界华人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书画研究会、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及国家美术网联合主办,旨在表彰在书画艺术领域有杰出成就的华人艺术家。
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张珊珊的焦墨大写意作品,还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广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她的作品《飞天》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获得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她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画家张珊珊的参展作品焦墨大写意《飞天》(作品尺寸:六尺生宣)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张珊珊的焦墨大写意作品《飞天》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 焦墨技法的创新运用
张珊珊以焦墨(纯用浓墨作画)创作《飞天》,舍弃传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干笔皴擦和浓淡对比,突出线条的力度与层次感。这种技法在表现敦煌飞天的飘逸感时,既保留了传统壁画的粗犷质感,又赋予现代艺术的抽象张力。
2. 文化符号的现代诠释
作品以敦煌飞天为题材,但未拘泥于传统壁画的程式化形象,而是通过夸张的肢体动态和简练的构图,将佛教文化中的“天人”形象转化为更具生命力的艺术符号。画面中飞天的衣袂与彩带以几何化线条呈现,暗含对现代设计美学的融合。
3. 情感表达的哲理性
《飞天》通过飞天的升腾姿态,隐喻对自由与超越的追求。张珊珊在访谈中提到,她试图通过焦墨的“枯润相生”表现文明守护者的孤独与坚韧,这一主题与音乐剧《飞天》中“跋涉者与守望者”的象征意义形成跨艺术形式的呼应。
4. 国际认可与收藏价值
该作品曾参展“国际华人百杰书画展”,并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其艺术价值获得官方认可。其风格与常书鸿、李承仙等敦煌艺术研究者的作品一脉相承,但更强调个人化的笔墨语言。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