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女性》组画-壁画-临画《八十七神仙卷》

画作者:张珊珊

历经七年,八十七神仙卷从起稿到画成、用尽十九卷温州皮纸和绢本、三百多支毛笔,终只成两稿十米长卷,一稿白描,一稿重彩。2001年因心脏病抢救,七年间,一个人独自坚守,苦苦追求,曾经留下了多少欢笑和泪水,两稿长卷,一缕记忆,不断探索,不断追求,2003年3月8日,《八十七神仙郑》白描和重彩稿与《东方女性》组画一起,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展出,廖静文先生参加了开幕式。

画家张珊珊临画《八十七神仙卷》介绍说明

一、艺术家背景与临摹专长

张珊珊是一位从事绘画学习和创作二十余年的艺术家,精工笔,擅写意,形成了个人特有的绘画风格。她以大胆用墨著称,作品常以红、黑或浓墨重彩表现,画面工整、抒情、流畅而写意,风格率真单纯。 

在临摹领域,张珊珊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技艺。她耗时七载创作了十米巨幅的工笔线描生宣本和工笔矿物质重彩绢本《八十七神仙卷》各一幅,这一成就获得了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的高度评价:”每根线条都充满生命力”。 这一评价充分体现了张珊珊对传统白描技法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掌握。

二、《八十七神仙卷》原作的艺术价值

《八十七神仙卷》是传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制的一幅绢本白描长卷,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幅作品代表了中国唐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原作特点:

·题材内容:以道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了以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为主的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

·艺术表现:画面纯以线条表现出宏大场景,笔墨遒劲洒脱,线条充满生命力,如行云流水,充满韵律感;

·历史地位:徐悲鸿曾以相当于当时北京20个四合院的巨资购得此画,并视为”悲鸿生命”,足见其珍贵程度;

三、画家张珊珊双版八十七神仙卷于2003年徐悲鸿纪念馆《东方女性》专题个人画展情况说明:

2003年3月,由徐悲鸿纪念馆主办,廖静文先生出席并主持开幕式,”东方女性-张姗姗工笔重彩专题画展”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这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张珊珊临摹的唐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白描和重彩两稿作品。 展览正值”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张珊珊作为女性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的现代表达,获得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四、临摹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技术评价

张珊珊的两稿《八十七神仙卷》临摹作品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技术难度:

1.白描十米长卷(生宣本)

·完全忠实于原作的白描技法;

·线条如春蚕吐丝,延绵不绝,充满生命力;

·人物神态、衣纹皱褶等细节刻画精准;

2.重彩十米长卷(矿物质重彩绢本)

·在保持原作构图和线条的基础上施以重彩;

·色彩运用既传统又富有个性特色;

·展现了工笔重彩画的精湛技艺;

3.创作过程

张珊珊历经七年完成这两幅作品,期间用掉数百支毛笔,画废数百米画稿,甚至在绘画过程中因心脏病发作被抢救后仍坚持创作,最终完成了这两幅杰作。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非凡毅力,使她的临摹作品超越了简单的复制,而成为一种艺术再创造。

五、艺术价值

1.技法传承:完美再现了唐代白描和传统工笔重彩的精髓;

2.规模宏大:十米长卷的创作对艺术家的体力、眼力和心力都是极大考验;

3.历史意义:作为徐悲鸿纪念馆展览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传承价值;

4.专业认可:获得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收藏价值要素;

张珊珊《八十七神仙卷》两稿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分析

一、艺术特色

1.白描稿的线条之境

张珊珊的白描临摹延续了唐代“吴家样”的传统,以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等技法呈现线条的韵律美线描等技法呈现线条的韵律美。画面中八十七位神仙的衣袂飘带如行云流水,根根线条兼具力度与弹性,形成“天衣飞扬”的动态视觉效果。其临摹七年、历经疾病仍坚持完成,体现了对原作的精准还原与个人笔墨的凝练 。

2.重彩稿的色彩革新

工笔重彩作品在传统白描基础上赋以瑰丽色彩,融合矿物颜料的厚重与晕染技法的灵动。张珊珊通过分层敷色(如朱砂、石青、金粉)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与神圣感,既保留道教题材的庄严,又赋予现代审美意趣。

二、艺术成就

1.技艺突破

张珊珊的创作突破了白描单一表现形式的局限,将白描的“气韵生动”与重彩的“富丽典雅”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2003年在徐悲鸿纪念馆的展出获得廖静文认可,印证其在技法和精神传承上的双重成就。

2.文化传承

两幅作品均以唐代原作为蓝本,但通过当代视角重新诠释,为传统道教美学注入了新生命力。白描稿忠实于原作“书画同源”的精髓 ;工笔重彩(矿物质颜料绢本)稿则拓展了工笔画的色彩表现维度,展现了继古开新的能力。

三、价值与意义

1.学术价值

为研究《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条演变与色彩应用提供了重要案例,尤其重彩版本填补了唐代原稿色彩佚失的想象空间。

2.社会影响

其创作经历(如病中坚持)成为艺术坚韧性的象征,激励后学。两稿的对比亦引发对传统绘画当代化路径的思考,促进了工笔重彩这一濒危画种的复兴。

3.市场与收藏

由徐悲鸿纪念馆主办展出为其背书,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影响力,使其成为研究现代工笔绘画的重要实物。

综上,张珊珊的两幅《八十七神仙卷》既是传统技法的集大成者,也是当代工笔创新的典范其艺术价值与精神意义已超越单

者,也是当代工笔创新的典范,其艺术价值与精神意义已超越单纯的临摹范畴,成为连接古今的重要桥梁。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

(0)
张 珊珊张 珊珊
上一篇 2025年6月16日 下午4:25
下一篇 2025年6月16日 下午5:00

相关推荐

  • 墨姿飞扬-飞天

    画作者:张珊珊 焦墨大写意转型之路的第一站,我选择了敦煌的飞天,通过书法用笔和焦墨,再一次让飞天在新的国画形式中自由飞翔… 画家张珊珊的焦墨大写意墨姿飞扬系列中,飞天系…

    2025年6月22日
  • 红楼小札第14集-妙玉-画作者:张珊珊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

    2025年10月13日
  • 伊人已逝,浪漫犹存,苏小小

    画作者:张珊珊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同结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

    2025年6月21日
  • 墨姿飞扬-舞蹈第2集-朝鲜舞蹈

    画作者:张珊珊 最好的舞蹈,不是为了感动那些早已经做好准备被感动的人,而是在猝不及防间感动那些最平凡的人——韩剧《黄真尹》

    2025年6月22日
  • 红楼小札第5集-金玉良缘-画作者:张珊珊

    画作者:张珊珊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通过调包计得到的“金玉良缘”,…

    2025年6月22日
  • 红楼小札第8集-贾探春-画作者:张珊珊

    画作者:张珊珊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025年7月5日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