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画中唱词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 元 • 关汉卿 •《窦娥冤》
二、画中人物介绍
窦娥,是大家所熟悉的悲剧人物形象。她深受封建压迫,是个苦难深重的妇女,在她的性格当中,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又有性情刚烈的一面。窦娥指天骂地,实际上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和抗议,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批判与否定。喊出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窦娥临行前立下的三桩誓愿也是一种反抗的方式,在昏庸的官吏面前,她有口难言,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负屈含冤的无辜。她的冤屈不能为官吏所明,却能感天动地,三桩誓愿的实现,证明她的冤屈,也表现了窦娥的强烈反抗性格。窦娥活着不畏强暴,死后仍不放弃斗争,据理力争,终于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正义战胜了邪恶。在窦娥的身上,寄寓了人民的理想,闪耀着反抗的理想光辉,从而使这一女性形象至今光彩不灭,求昭人间。
—— 孙波 •《论关汉卿戏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张珊珊工笔重彩作品《窦娥冤》解析
张珊珊在《东方女性》组画中的《窦娥冤》,以元代关汉卿戏剧《窦娥冤》中的窦娥为创作核心,通过工笔重彩技法重构窦娥的烈女形象,突显女性在压迫中的抗争精神。
主题与象征语言
1、画面中的窦娥的面部几乎占满整个画面,她身穿大红色的囚衣,披带锁链。画面中以红与黑形成了色彩视觉上的强列对比冲突,意指窦娥的冤屈与当时社会的麻木不仁形成鲜明对比与强列的视觉冲击。呼应文学原型的悲愤与抗争内核。
2、画面重点突出了窦娥的面部神态,画家张珊珊运用突出面部表情的构图和红与黑的色彩渲染对比,强列烘托出作品中人物所蒙受的冤屈和对封建社会桎梏下的抗争。
3、作品将传统工笔重彩技法注入现实题材,通过重点刻画人面部神态的象征主义,使窦娥形象冲破文学与场景叙事框架,使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作品具有了一种超现实主义表达的精神符号象征意义。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