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珊艺术历程

张珊珊艺术历程
画家:张珊珊

1986年,开始自学工笔仕女画,同年加入中国船泊工业总公司神剑文学艺术学会七分院分会。

张珊珊艺术历程
当时创作的李清照工笔重彩人物作品

1988年秋,参加中船总公司神剑学会在无锡和苏州举办的国画研讨班,得到唐秉耕、应诗流、金正惠等老师的指点和教诲,同年11月工笔重彩作品“反弹琵琶伎乐天”获中国船泊工业总公司神剑文学艺术学会国画作品二等奖。

张珊珊艺术历程
工笔重彩仕女-反弹琵琶伎乐天-绢本

1993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直机关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书法绘画展览,作品“蝶恋花”获一等奖。

1996年秋,工笔仕女重彩作品“丝路乐舞”参加在乌鲁木齐举办的新疆、台湾丝绸之路书画作品交流展览。

张珊珊艺术历程

以上五幅作品为工笔重彩丝路乐舞-绢本

1998年冬,工笔重彩仕女作品“谁家玉笛暗飞声”参加在台湾省台中市举办的新疆、台湾书画作品交流展览,作品《玉女》(工笔重彩八十七神仙卷中人物)被国立台中师范学院沈国庆先生收藏。

张珊珊艺术历程
工笔重彩仕女《玉女》(工笔重彩八十七神仙卷中人物)-绢本

2003年3月,“东方女性——张珊珊工笔重彩专题画展”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举办。由徐悲鸿纪念馆主办,徐悲鸿夫人、馆长廖静文先生出席并主持开幕式并致词,廖静文先生请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为画展题词,廖静文先生对画家张珊珊临画的《八十七神仙卷》(矿物质重彩十米长卷绢版和线描十米长卷皮宣版,两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作品中:“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力!”此外,画展还展出了工笔仕女重彩《东方女性》组画,组画包括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剧人物、壁画人物,这些作品共同组成了几千年中国女性形象人物画卷。

题词内容:

1、左上一题词:梅华香自苦寒来

—— 中国浙江美院国画系主任 程宝泓

2、左上二题词:姹紫嫣红

—— 原中组部副部长 王照华

3、右题词:东方女性 张珊珊工笔重彩专题画展

—— 中国书协主席 沈鹏

4、左下题词,维吾尔文字翻译:祝贺 献给张珊珊女士“东方女性画展”在京举办

—— 中国美协副主席、新疆美协主席 哈孜•艾买提

2005年8月,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姹紫嫣红——张珊珊个人画展” 。

2005年10月,参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和谐盛世——百名将军、百名部长、百名画家书画大展”,其作品和画家被光明日报报道与刊载。

2006年7月,在北京荣宝斋举办“张珊珊个人画展”。

2008年4月,获奥林匹克之旅书画大赛,荣获特等奖。

2009年1月,参加第五届中国实力派书画家赴韩书画展,作品草帽舞被韩国书道院院长李武镐先生收藏。

2009年2月,在北京正阳楼参加“开拓者——创新书画艺术展”获创新书画艺术家荣誉。

参展作品:

张珊珊艺术历程
焦墨大写意作品《新疆姑娘》

2010年,获国际华人书画百杰称号,焦墨大写意作品“飞天”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世界华人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书画研究会、国家图书馆展览部、国家美术网

举办时间:2010年

张珊珊艺术历程
焦墨大写意作品《飞天》,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

‌张珊珊:用画笔编织东方美的当代叙事者‌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家,而是一位用色彩和线条讲述东方故事的当代艺术家。张珊珊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古典文化的深邃,又折射出现代审美的灵动。她的创作跨越工笔重彩、焦墨大写意和彩墨等多种风格,每一幅作品都是她对东方美学的独特解读。

‌1. 《东方女性》组画:古典壁画的现代重生‌

在这组作品中,画家张珊珊根据吴道子所画的八十七神仙卷,运用矿物质颜料和高古游丝描等传统工笔技法,临画并再创作八十七神仙卷,被放大到十米分别临画并再创作了十米矿物质颜料工笔重彩绢本八十七神仙卷和十米白描皮宣本八十七神仙卷两稿。作为东方女性组画的主要代表作品与东方女性组画其它作品一起于2003年3月8日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张珊珊东方女性个人画展中展出,徐悲鸿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廖静文先生高度评价了张珊珊的八十七神仙卷作品,并称赞:“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力”。此外,还包括画家张珊珊运用矿物质颜料和传统工笔技法,临画的北京海寺明代壁画中的水月观音和诃梨帝母。她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赋予这些古老形象新的生命力:

一、色彩的层次‌:观音的衣裙不再是简单的红色或蓝色,而是层层叠加的温暖色调,朱砂的浓烈、石青的深邃、金箔的闪耀,在她的笔下和谐共舞。

二、‌细节的情感‌:可以感受到高古游丝描下的八十七位神仙在乐曲的奏鸣下徐徐向前、观音低垂的眼眸、诃梨帝母怀抱婴儿的手势,每一笔都传递出温柔与力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三、《墨姿飞扬》组画:焦墨大写意的力量与韵律‌

画家张珊珊的焦墨大写意作品以黑与白的纯粹展现东方美学的精髓:

1、‌线条的舞蹈‌:在《焦墨大写意墨姿飞扬》组画中,张珊珊用浓烈的墨色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另一种艺术风格。她的焦墨作品不依赖水的渗透,而是通过焦墨的皴擦和飞白效果,营造出独特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的古朴气质,又充满了现代的表现力,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

2、留白的意境‌:画面中的空白并非空白,而是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中“虚实相生”的智慧。

‌三、《红楼小札》组画:彩墨与红与墨的浪漫叙事‌

这组作品以《红楼梦》为灵感,张珊珊用彩墨和红与黑的焦墨写意,演绎古典文学的浪漫:

1、色彩的象征‌:红色的热烈与黑色的深沉交织,既象征大观园的繁华,又暗喻故事的悲欢离合。

2、‌人物的神韵‌:她用简练的笔触捕捉人物的神态,黛玉的忧郁、宝钗的端庄,跃然纸上,仿佛能听到她们的低语。

‌四、为什么她的作品值得关注?‌

1、看得懂的美‌:她的画作使观众能直接感受到色彩的和谐与线条的韵律,引起心灵间的共鸣。

2、‌文化的桥梁‌: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她让古典艺术走进当代生活,让更多人领略东方美学的魅力。

张珊珊的艺术不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东方美学的当代诠释。她的作品适合所有热爱传统文化、追求美的观众。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