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人生路第九集

画作者:张珊珊

2009年我参加由韩国首尔举办的“中国第五届实力派画家赴韩书画展”,在与韩国书画家交流的过程中和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我体会到了“让艺术回归到艺术本身”这句话,这里没有头衔和标签,作品是唯一的桥梁,人们看到的只是艺术创作中的纯粹与美丽…

画家张珊珊在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萤冰画语”账号中《绘画人生路》系列节目,以纪实形式记录其艺术探索历程,对外界产生了多维度影响:
一、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
1、艺术家与大众的直面对话‌:通过公开展览(如荣宝斋画展)吸引街头路人自由评论,展厅玻璃墙设计使路人未入场即可观画,引发“不到九点人群聚集”的盛况‌。艺术家主动邀请陌生人“肆无忌惮点评”,甚至记录观众现场写诗、争论的画面,打破艺术家单向输出模式‌1
2、创作现场全记录:‌展示技法实践过程,如向美院学生演示“毛笔压力与线条效果”的关系,强调书法功底对绘画的重要性‌。揭秘特殊技法,如《孔雀舞》作品中对饱和色彩的运用逻辑,解释“焦墨与纯色碰撞”的视觉创新‌。
二、社会影响与价值
1、‌推动艺术教育大众化‌:跨代际启发‌,吸引70多岁老者骑自行车往返观展,激发“我不老,我看懂啦”的创作热情‌。同时指导年轻学生观察“街头行人动态”把握人体结构‌。
2、非科班激励‌:以自学经历(如无锡学画遭质疑后苦练线条)鼓舞业余创作者,打破“学院派垄断”认知‌。
3、国际文化交流实践:‌韩国笔会场景,记录《鹤图》创作引发韩国艺术家即兴演奏阿里郎,双方通过“Beautiful”单词跨越语言障碍达成艺术共鸣‌。
4、作品成外交媒介:韩国国会大展中,书道院院长向政要推介其画作,推动中国水墨艺术的海外传播‌。
5、重塑艺术评价体系‌:收集真实批评,老艺术家指出“焦墨与高纯色搭配易显火气”,促使其调整色彩平衡‌。年轻观众则盛赞“大胆激情颠覆传统”‌。
6、建立反馈循环:美国学者主动联系探讨技法,印证节目“连接全球艺术爱好者”的定位‌。
三、艺术生态启示
1‌、创作观‌,“大众是最好老师“,荣宝斋街头展览‌
‌2、教学观‌,“从生活动态提炼艺术语言”,模特形体解析‌
‌3、传播观‌,艺术共鸣超越文化壁垒,中韩笔会互动‌
此系列通过真实记录艺术家的挫折(如无锡学习班受挫经历后总结教训苦画参展作品,最终获认可后授奖‌)与突破,成为非专业群体进入艺术领域的“启蒙教科书”,亦为传统绘画当代化提供可复制的传播范式‌。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

(0)
张 珊珊张 珊珊
上一篇 2025年6月22日 上午11:42
下一篇 2025年6月22日 上午11:47

相关推荐

  • 《东方女性》组画-绘画人生路第4集

    画作者:张珊珊 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多年来的思索准备,《东方女性》工笔重彩组画的构架终于形成,创作之路由此展开… 画家张珊珊在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萤冰画语”账号中《绘…

    2025年6月16日
  • 爱的密码,苏蕙与《璇玑图》

    画作者:张珊珊 苏蕙通过织成这幅震动文坛的回文诗《璇玑图》,成功挽回已逝的爱情。 《苏蕙》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画中的工笔重彩作品之一。 苏蕙是魏晋时期的才女,出身书香门…

    2025年6月21日
  • 墨姿飞扬-舞蹈第2集-朝鲜舞蹈

    画作者:张珊珊 最好的舞蹈,不是为了感动那些早已经做好准备被感动的人,而是在猝不及防间感动那些最平凡的人——韩剧《黄真尹》

    2025年6月22日
  • 疆场上的巾帼-精忠报国

    画作者:张珊珊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张珊珊工笔重彩作品《精忠报国》以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巾帼女英雄为对象创作而成,以京剧《杨门女将》、《…

    2025年6月21日
  • 长生殿下誓言永存,杨玉环-下集

    画作者:张珊珊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玉环》是画家张珊珊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为依据而创作的工笔重彩作品。包含于《东方女性》组画系列中。《杨玉环》…

    2025年6月21日
  • 墨姿飞扬-舞蹈第3集-艺术的冥想

    画作者:张珊珊 当巴赫与林怀民的云门舞集融合时,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艺术的冥想与探索… 画家张珊珊在百家号自媒体账号“萤冰画语”的视频《艺术的冥想》中,…

    2025年6月22日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