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札第3集-黛玉焚稿

画作者:张珊珊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张珊珊的彩墨写意《红楼小札》系列以独特技法诠释《红楼梦》人物,其中林黛玉主题作品融合工笔精微与写意神韵,通过以下维度展现其艺术特色:
一、核心作品分析
1、‌《黛玉葬花》‌
(1)意象表达‌:以飘飞花瓣与单薄身影强化“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孤寂感。
(2)‌技法创新‌:蝉翼宣上施以彩墨写意,衣纹以枯笔勾勒,花瓣则用彩墨写意画法晕染,形成工写对比‌。
2、《黛玉焚稿》‌
(1)叙事张力‌:刻画黛玉病榻焚烧诗稿的决绝场景,蜡烛火焰像征不同时空同时进行的婚礼金玉良缘中的彩烛,黛玉手拿诗帕与红蜡烛隔空相望,与憔悴面容形成强烈的情感与戏剧冲突‌。
(2)色彩隐喻‌:冷青色调主导画面,唯燃烧的蜡烛以朱砂,突出“情断成灰”的悲剧性‌。
二、艺术风格突破
1、材质与形式‌
全部作品采用 ‌65×66cm蝉翼宣‌,薄透纸质承载多层渲染,凸显工笔与彩墨与焦墨的工写对比,突显其艺术与情感表现张力‌。突破传统仕女画范式,以 ‌半身特写构图‌ 聚焦人物神态,弱化场景叙事‌。
2、诗画互文‌
每幅画作题写原著判词或黛玉诗作,如《葬花吟》唱词与人物共同组成画面,形成视觉韵律‌。
《焚稿》中“笔间心事千万缕”的唱词与黛玉焚稿构成图文对话‌。
三、人文精神诠释
1、‌‌黛玉葬花:弹落黛玉指间的花瓣意为黛玉葬花中其为不能掌握自已的命运与爱情而问天悲叹,即使是落下的花瓣她不接掌不了命运归宿,风吹落花终成黛玉的生命挽歌‌。
2、黛玉焚稿:画中燃烧的红烛与黛玉在绝望中手拿诗帕,意喻黛玉在等待中绝望,在幻梦中破灭的‌命运归宿。
3、时代反思‌:黛玉对封建礼教的反叛与宝钗的世俗形成镜像对照‌。
此系列作品现收录于艺术家个人平台“萤冰画语”,和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中账号为“萤冰画语”的视频节目中,为当代红楼主题绘画中兼具文学深度与形式创新的代表‌。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

(0)
张 珊珊张 珊珊
上一篇 2025年6月22日 上午11:49
下一篇 2025年6月22日 下午12:00

相关推荐

  • 远古的浪漫之神,巫山神女

    画作者:张珊珊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工笔重彩《王昭君》由两幅作品…

    2025年6月21日
  • 守护在九嶷山旁的湘江女神,娥皇女英

    画作者:张珊珊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工笔重彩《娥皇女英》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画中的代表作之一。 工笔重彩《娥皇女英》是画家…

    2025年6月21日
  • 墨姿飞扬-都市下集-模特

    画作者:张珊珊 当单一底色逐渐褪去,激情将被点燃, 绽放新的活力。 成为独特的风景, 让我们懂得, 真正的个性, 不仅是时尚本身国, 而在于与时间同行的姿态。

    2025年6月22日
  • 灵魂自我放逐的使者,王昭君

    画作者:张珊珊 王昭君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明珠,闪烁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 工笔重彩《王昭君》由两幅作品组成,是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东方女性》组画作品之一。 当时,西汉元帝正在…

    2025年6月21日
  • 《东方女性》组画-壁画-临画《八十七神仙卷》

    画作者:张珊珊 历经七年,八十七神仙卷从起稿到画成、用尽十九卷温州皮纸和绢本、三百多支毛笔,终只成两稿十米长卷,一稿白描,一稿重彩。2001年因心脏病抢救,七年间,一个人独自坚守,…

    2025年6月16日
  • 《东方女性》组画-绘画人生路第3集

    当站在绘画的十字路口,很幸运,遇到了老师的指点,当达到一个新的目标时,也许,正是另一个瓶颈的开始… 画家张珊珊在国内各大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萤冰画语”账号中《绘画人生路》…

    2025年6月16日
微信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