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者:张珊珊
敦煌壁画再创作
一、历史溯源与创作背景
画家张珊珊创作的《丝路乐舞》是张珊珊早期敦煌题材代表作,1996年,参与新疆-台湾丝绸之路书画交流展并引发关注。作品以盛唐敦煌乐舞场景为蓝本,融合龟兹乐舞与中原宫廷舞仪态,重构了丝路文化交流的视觉史诗。
二、技法与材料创新
- 矿物颜料的层叠运用
- 动态线条的突破
借鉴吴道子”吴带当风”笔意,乐伎飘带以传统铁线描勾勒,形成”满壁风动”的视觉效果。
三、图像学解构
中心对称式构图,画面中央反弹琵琶伎乐天呈”S”形舞姿,左右对称分布。
四、艺术史价值
该作标志着张珊珊从传统仕女画向宗教壁画题材的转型,为当代重彩画提供了”非复制性临摹”的创作范式。画面中伎乐天低垂的眼睑与微扬的唇角,赋予神性形象以人性的温度,成为《东方女性》组画”神圣世俗化”美学的开端。
张珊珊的工笔重彩作品《丝路乐舞》系列是其东方女性组画中的重要代表,融合了敦煌壁画艺术与丝路文化元素,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该系列的具体信息:
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1、题材来源:作品以敦煌“反弹琵琶伎乐天”为灵感,结合丝路乐舞的动感,通过工笔重彩技法呈现唐代仕女的雍容华贵。
2、技法特点:采用绢本设色,线条工谨细腻,敷色醇厚明艳,兼具隋唐遗韵与现代审美
3、重要展览与收藏
1996年:作品《丝路乐舞》参加新疆与台湾的丝绸之路书画交流展,成为系列代表作之一。
1998年:同系列作品《谁家玉笛暗飞声》在台湾台中市展览,其中《玉女》被国立台中师范学院收藏。
艺术成就
该系列不仅延续了张大千等艺术家对敦煌壁画的探索,更通过工笔重彩的创新表现,获得“国际华人书画百杰”等荣誉。
画家张珊珊的工笔重彩《东方女性》组画里的壁画部分中工笔重彩作品丝路乐舞系列包括:丝路乐舞-吹排萧(绢本)、丝路乐舞-吹法罗(绢本)、丝路乐舞-反弹琵琶(绢本)、丝路乐舞-鼓舞(绢本)、丝路乐舞-对舞(绢本)。
本文转载自萤冰画语,该文为原创内容,代表萤冰画语创作观点。